某天發現樓下菜市場來了一攤賣冷凍鯖魚與冷凍鱈魚,一趟來都是好幾個保麗龍盒,問了一下鱈魚多少錢,老板說120,多帶還有算便宜,當時心裏還想,好便宜哦,而且肚洞不大,就買了兩片,老闆也才收我200元,當下是真的很開心,有賺到的感覺。
當天購買的油魚圖:
買回家當天婆婆就煮了一片,還直說好吃,不會水水的,吃了也沒事。但是我發現一件奇怪的地方,就是他的鱗好粗。
心裏覺得很納悶,以前買的鱈魚皮是很細的,怎麼這個魚鱗那麼粗,心裏覺得怪,就立馬上網查資料,並跟婆婆說第二片先不要煮。
我想的果然沒有錯,我買到油魚了,難怪可以那麼大片,又便宜。
圖左是市面上的冷凍扁鱈魚,一片約500克,市場價格約300元,右邊是冷凍油魚,一片也是約500克,我購買的價格是100元,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。
上網查了資料後才發現,現在我們常買的鱈魚其實是大比目魚,因為肉質跟鱈魚很像,所以大家才把它當鱈魚賣,真正的鱈魚其實已經很少了。而油魚也是另一種讓人分不清是不是鱈魚的魚類
圖右的油魚魚鱗顯得粗糙,所以油魚又叫"粗鱗仔"
油魚介紹:
油魚(學名:Ruvettus pretiosus),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,亦有不同別稱,包括「圓雪(鱈)」(圓鱈中學名Gadus macrocephalus的為太平洋鱈,與比目魚科的扁鱈及油魚不同)、「仿雪(鱈)魚」、「白玉豚」、「牛油魚」等,而香港政府則建議統一稱之蠟油魚。油魚屬帶鰆科魚類,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。
食用油魚的風險,油魚內含的蠟酯,雖然並非有毒,但人體難以消化。食用後部份人會累積於直腸,會導致腹瀉、腸胃痙攣等不適。過多的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,或附著在糞便上。排出的油脂多為淡黃色或橙色,並有難聞的氣味。患者進食後,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,大多於兩天內痊癒。[4]有實驗報告顯示,44人試驗進食油魚後,20人出現不適,當中80%出現排油腹瀉、50%出現腸胃痙攣、35%頭痛,以及25%有嘔吐情況。
歐洲食物安全管理局(EFSA)指出,油魚引發腹瀉的機制未完全明確,而且食用後的反應因人而異,所以無法訂出安全的食用量,但適當調製指引(preparation practices)能防止食用後不適。現時,已有不少國家禁售或不建議國民食用油魚。
大比目魚(扁鱈)介紹:
扁鱈、冰島鱈魚是台灣餐飲業與生鮮流通業通用俗稱或商品名稱,扁鱈真正的名稱是大比目魚(Halibut),也稱為庸鲽魚(Hippoglossus stenolepis)或星鲽。扁鱈也是目前台灣最常見的鱈魚,只要您吃過名為冰島鱈魚的料理,就很有機會嚐過大比目魚的美味。
大比目魚生活在水深250-2000公尺的北極洋洋底,且有數個產地名稱:阿拉斯加大比目魚與格陵蘭大比目魚等。這些名字稱謂的是同一個魚類群,生長在太平洋阿拉斯加灣的叫做阿拉斯加大比目魚,生長在北大西洋格陵蘭島、冰島、法羅群島和紐芬蘭附近海域的叫做格陵蘭大比目魚。
許多海域都生產大比目魚,但生活在寒帶洋底的大比目魚,其肉質、味道、營養與生活在其它海域中的大比目魚是截然不同的。生活在寒帶洋底的大比目魚高蛋白低脂肪,富含豐富的人類必需的各種脂肪酸,而且也是維生素D的極好來源,更為可貴的是它富含極其珍貴的Ω-3脂肪酸,美國阿拉斯加深海魚油主要提煉於此類魚中。
由於大比目魚具有難得的保健功能和獨特的鮮美味道,因此備受歐美、日本等發達國家食客的青睞和珍愛,其厚而雪白的魚片也倍受選譽,儘管大比目魚是一種含油量較低的魚種,但其出色的質地適合於從清蒸到油炸的多種烹飪方式。
Youtube 參考影片
留言列表